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丨威建集团:踏准改革开放节拍 构筑百年精品工程

威海晚报 2019-01-07 12:36:3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伴随着排名前列个五年计划的提出而诞生,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而发展壮大,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威海建设集团脚步铿锵。作为威海建筑领域的龙头企业,一代代威建人用辛勤和汗水陪伴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座座“威建造”用钢筋和水泥构筑起城市的宽度和高度。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所能触及的是那些闪光的片段。而镌刻在威建

伴随着排名前列个五年计划的提出而诞生,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而发展壮大,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威海建设集团脚步铿锵。作为威海建筑领域的龙头企业,一代代威建人用辛勤和汗水陪伴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座座“威建造”用钢筋和水泥构筑起城市的宽度和高度。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所能触及的是那些闪光的片段。而镌刻在威建发展史上的,是稳健经营、拼搏跨越的发展智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魄力,以及质量兴业、诚信服务的发展思维。

改革让企业稳健经营跨越发展 

60多年间,威海建设集团从一个仅有80名木工、瓦工,靠1000元成立的房屋修缮队,发展成总资产及总产值均突破60亿元的综合性现代企业集团。其发展的关键词,首推“改革”。

时间退回到1952年。那时,我国的排名前列个五年计划还在酝酿中,经济百废待兴。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一些国营建设公司势在必行。在这种背景下,我市投资1000元成立了威兴营造厂,主要修缮房屋和制作木制家具。之后,威兴营造厂经历了几次重组和易名,1965年改编为烟台地区建筑工程公司第三工区。

1988年初,我市将原烟台地区建筑工程公司第三工区、原威海建筑公司和住宅建设公司三家合并,组建威海市建筑工程公司。

创业之初的摸索充满艰辛,但白手起家的威建人义无反顾。经历了初期的缓慢发展后,改革开放的春风遍地劲吹,威建则把准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而建筑施工企业是率先进入市场经济的行业之一。”在威海建设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炳刚的记忆中,威建很快就适应了当时的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市场,首先在分配制度上进行了初步改革,由死工资改为工资加奖金的机制。这样一来,企业效益得到了提高,职工年终分到的奖金比重逐步加大,充分调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当时,威建的规模在全省建筑企业中虽然不是较大的,但经济效益却进入了全省的排名前列方阵。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威建的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较好成绩曾名列全国建筑施工一级资质企业经济效益的第七名,是山东省位次较高的企业。公司还被推选为全国施工企业常务理事单位。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内部改革。公司内部推行目标承包责任制,让目标考核与公司效益挂钩;在全省国有建筑企业中率先进行了股份制改组,让职工参股、持股。随后又实施了“两层分离”,打破内部分配机制的约束,充分发挥内部激励机制,较大限度释放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

2001年1月,刚刚接任公司董事长的王传波认识到,市场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业主变成了个体户,建材、水泥等材料供应商也都是个体经营,整个行业像浪涌般被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果企业还是搞老一套,还吃国有经济的“大锅饭”,很快就会死路一条。

“必须改制,就是硬着头皮也得改。”王传波说,改制过程中,威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借款1600多万元,理顺了产权关系,并于2003年彻底完成改制。

此后,公司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改制时,公司总资产不到1个亿,产值6.7个亿。到2006年,公司产值就达到了24个亿,总资产突破10个亿。”王传波说。

2006年,成立海外公司,进军海外建筑市场;

2007年,成立天津公司,开拓天津建筑市场;

2008年,并购山东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成立山东省建设集团;

2012年,威建投资控股公司成立,掀开集团化、区域化经营新篇章;

……

威建一步一个脚印,在波涛涌动的市场经济中披荆斩棘、踏浪前行。

 开放迎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发展战略是企业的魂,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速度和广度。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威建紧跟时代步伐,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发展大势中,准确判断发展大势,直面转型升级的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不断加快市场布局和产业调整,激发了集团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威建人深深知道,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引领企业前行的“牛鼻子”。随着威海本地市场的日益饱和,公司不仅在“改革”上下功夫,也在“开放”上大做文章,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搭建了“本地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三大市场区域平台,形成了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1991年12月,公司承担了我国对塞舌尔共和国贷款用于综合工艺学校的施工任务,这是公司首次进入国际工程市场。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司成立了威建国际工程公司,在非洲的赤道几内亚、博茨瓦纳等建筑市场逐步站稳脚跟,为“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2006年开始,公司就制定了一系列‘走出去’的优惠政策,鼓励全体员工向外发展,向国内大城市和国际市场进军。”王传波说。

2012年,新一轮的改革和调整迫在眉睫。在保持原有机构不变的前提下,公司筹备成立了“威建控股公司”,将原有的业务区划为威海建设、山东建设、天津建设、海外建设和建大实业5个区域公司,较大限度地增加基层单位加快发展的紧迫性,进一步稳固了本地、国内、国际三大市场。这一机制调整,犹如一声春雷,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市场开拓意识,外埠施工取得了显著成绩。

实施区域化经营以来,公司市场领域进一步拓宽,拓展至烟台、济南、泰安、东营、天津、沈阳、南京以及海外的博茨瓦纳、赤道几内亚、肯尼亚、阿联酋等地,发展态势由以项目为主导的“点”式,转变为以区域分公司为主导的“面”式。

开放,并不仅仅体现在市场上,还体现在产业结构上。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多元经营的日益成熟,业务结构单一成为企业较大的战略风险。为此,威建人高瞻远瞩,早在1994年就率先投资,营建威海市排名前列混凝土搅拌站,多元经营的序幕正式拉开。到2005年,在全国建筑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威建已经确立起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建筑产业工业化“三大产业板块”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集团公司产业调整步入高潮。经过10余年的发展,威建已经形成了覆盖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建材制造、新型建筑材料生产、职工教育等上下游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条,集团的多元经营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然而,在多元经营上,威建人并不拘泥于传统。在做实做强与主业相关联的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寻求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出路。

2013年,公司投资2800万建设30万吨干粉砂浆生产线一期项目,目前已经顺利投产;2015年,出资1500万与威海市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开发公司,运作东部滨海新城排名前列住宅区项目,并与威海广安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东部滨海新城合作建设混凝土搅拌站;2016年,公司资本运作再有大动作,投资建设临港区创新经济产业园项目;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国际贸易和物流公司,积极进军国贸物流产业;投资1.3亿元筹建金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项目……一个个大项目的稳健发展,让这个传统企业迸发出新活力。

 科技和人才缔造威建品牌

在威海,“威建”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名字,更代表着一种拼搏精神,一个响亮品牌。锈迹斑斑的斧头锤子、笨拙简单的手摇传送机、木质打夯机……老一辈威建人正是靠这些简单器具,用一腔热血为“威建品牌”打下了基础。而如今,新一代威建人则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创造了“威建速度”,打造了“威建标准”。

威海建设集团原质量处处长戚务玉是最早进入公司的“老人”,在他的记忆中,那时生产全部靠手工,割木头要拉大锯,到1956年才有了极其简单的机械。然而,近年来,随着高科技、高端工程的增多,威建人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建筑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应用。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公司每年的科技投入均超过5000万元,多次参加国家、省行业标准的编制,研发国家专利31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4项,有效实用新型专利17项)、省级工法75项,为集团公司的质量兴企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随着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公司鼓励和引导施工一线广大员工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工作,新工艺、新发明、新做法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同时,公司积极加快BIM技术试点应用,构建BIM大数据技术为主的信息平台,模拟建造过程,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较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收益。

科技进步的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威建的发展,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才。从2000年开始,无论市场形势如何,公司每年都会招收大学毕业生100人以上。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公司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梯队。”王传波说。

截至目前,威建已拥有各类工程管理人员2000多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728人(其中,工程系列652人),一级注册建造师199人,二级注册建造师273人。

2016年5月,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以“金牌职工”宋斌继为带头人的首支“威建工匠镶贴先锋队”。先锋队自成立以来,参与了多项“高、难、险、重”工程的施工建设,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安全文明施工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科技进步和人才战略的强力支撑下,公司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自2012年以来,公司共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全国建筑装饰奖1项、山东省泰山杯工程奖15项、华东六省一市优质样板工程奖1项、安装工程鲁安杯1项。作为标杆企业,公司曾多次接待主管部门组织的全市质量、安全管理现场观摩,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和全市兄弟单位的高度评价。

 质量兴业描绘百年蓝图

60多年的发展史,彰显着威建人义无反顾、拼搏进取、争创一流的气魄,记录着改革开放后威海建筑行业的历史变迁。而在新时代、新起点,威建人早已描绘出一幅继往开来、集能蓄势、超越自我的美好蓝图。发展之路虽然还很漫长,但他们信心百倍。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百年老店,建筑百年工程,打造百年企业。60多年的发展,有艰辛和汗水,也有收获和喜悦,而继续发展壮大威建的担子落在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未来,我们将围绕保持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目标,致力于建筑产业工业化、施工管理精细化、项目运用持续化,致力于企业资本的多元化,着力把公司打造成为运营有道、产业协调、管理精细、人才聚集、诚实守信、员工幸福的城市综合运营商。”王传波说。

百年大计,质量排名前列,这是威建人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早在建市之初,由于公司是由三家单位合并而成,工程质量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那时公司定下了这样一条规矩:在建工程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大检查,发现一个不合格点就要罚100元。墙砌好之后,只要不达标,就要拆了重砌。经过不断规范,原本参差不齐的工程质量整体提高了一大截。

“我们这个行业是拿着别人的钱来建造工程,那就要把工程做成精品,这样用户才能满意,我们也才能走得更远。对于城市的建设者来说,每一个好工程就是一座丰碑,就是一条风景线,干好工程永远是我们的排名前列责任。”王传波说,为此,他提出了“质量、诚信、服务”的六字理念,把质量放在排名前列位。

在建筑业面临着重新洗牌的今天,公司的发展定位十分清晰——稳定、持续、健康。在新形势下,公司将继续贴近市场,争取把项目做得更好,让更多“威建造”扮靓这座美丽城市。

从威兴营造厂的风雨飘摇,到烟建三工区的拓荒前行;从“三家合并”的开枝散叶,到彻底改制的快速发展,几十年创业,几十年改革,几十年风雨,几代威建人励精图治,拼搏进取,以永争排名前列的强者心态,舍我其谁的豪迈气魄,擦亮了威建品牌,升华了威建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傲人业绩。

风正扬帆好行船,乘风破浪会有时。满载着既往的光荣与梦想,务实的威建人将跟随创新创业的时代旋律,与时俱进,奋勇争先,在浩淼的碧海蓝天间,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统筹:姜伟   编辑:张晓彤

威海晚报记者:王春苗

【刷爆威海人朋友圈的文章】

▲请批阅!2018威海民生答卷之教育卷

▲请批阅!2018威海民生答卷之家庭医生卷

▲官方推荐山东17市年货,猜猜威海是啥?

▲除夕火车票开抢!别错过这五大捡漏机会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