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成长型都市圈,谁是“黑马”?

搜狐焦点威海站 2020-01-24 09:27:4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新年伊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次提出,打响新一年区域协调发展“排名前列枪”。 上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再次强调,将扎实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各地区城市群发展,指导地方开展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提高重点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水平,规范发展特色小镇和特

新年伊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次提出,打响新一年区域协调发展“排名前列枪”。

上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再次强调,将扎实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各地区城市群发展,指导地方开展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提高重点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水平,规范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

有关都市圈的官方建设规划,要追溯到去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因此,去年也被外界称为“都市圈元年”。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参与这场新的城市“战争”。根据城叔不完全统计,刚迈入2020年,包括河北、河南、吉林、安徽、山东、上海等省市已就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展开新一轮部署。

近日,知名咨询机构戴德梁行发布《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从经济活跃度、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和区域联系度四个分指标,将国内26个都市圈分为成熟型都市圈、赶超型都市圈、成长型都市圈和培育型都市圈,其中,长三角、粤港澳都市圈为成熟型都市圈,而京津冀和成渝都市圈则为赶超型都市圈。

值得注意的是,紧随这四个都市圈之后,西安、青岛、厦门、武汉、沈阳、长沙、大连、郑州、福州、昆明、济南、哈尔滨12个都市圈被定义为成长型都市圈。具体而言,它们“总体发展成熟度较为偏弱,且均存在明显的弱势方向,但拥有明显的平稳或快速发展趋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12个成长型都市圈 图表来源:戴德梁行《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

到目前为止,青岛、厦门等城市都市圈规划已经出台,福州、西安等也将有新的动作。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谁将立上潮头?

“黑马”显现

在12个都市圈中,西安都市圈是当之无愧的“黑马”。

就排名来看,西安都市圈总体位列第五,仅次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和成渝;分项指标上,西安都市圈除经济活跃度排名较为靠后,仅排名第8外,商业繁荣度排名第5,而交通便捷度和区域联系度甚至位于第四,分别高于京津冀和成渝两个都市圈。

关于这几个指标,城叔咨询了报告负责人、戴德梁行高级董事、华东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陈学海。他解释,过去,都市圈只是一个笼统、模糊的概念,随着概念提出近一年,理解不断清晰,在对都市圈赋予定义、进行评价时,一定要观察两个方面,一个是核心城市的核心带动力,一个是对周围城市的联络性如何。

报告也指出,都市圈发展必备的4大要素条件,分别是城镇化率超过50%的城市型社会到来、核心城市的足够壮大、周边中小城市的充分成长以及公共交通网络的发达完善。

政策、商业、交通和产业四个方面的联系度,恰好能反映城市步入都市圈模式后的发展情况。

西安为何能脱颖而出?

我们不妨先观察西安优势指标之一交通便捷度。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基础上,去年,西安被纳入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等四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规划中。以航空为例,根据飞常准统计,去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港运力达2901.6万座,全国排名第7,是西北地区少有排名前十的机场。

若西安在交通上尚属稳步推进,那么其在商业上的表现,则更有突破自身短板的势头。

在此前德勤、南洋理工、睿意德三方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商业地产活力40城》报告中,从2017到2019年两年时间内,西安从第13名迅速上升5位至第8名,同时也是该报告中少有连续两年排名上升的城市。

有人统计,仅去年一年,包括万科创意谷、四海唐人街、西咸吾悦广场、大华1935、水晶新天地、凯德广场·御锦城、首创奥特莱斯、益田假日里等项目相继在西安入市,并带来奢侈品门店的集中开业,西北排名前列Chanel去年就在西安开门营业。而在SKP落户之后,太古里也官宣将入驻西安。

商业带动

不仅是西安,在大部分成长型都市圈中,商业均是带动整体表现的“增长极”。

报告将不同城市在四个指标中的得分连成线,比较其发展均衡程度。结果显示,与成熟型、赶超型和培育型都市圈相比,大部分成长型都市圈线段相对较长,也就是说,成长型都市圈往往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其中,总体排名越靠前的都市圈,商业拉动性愈加突出。

成长型都市圈四项指标排名 图表来源:戴德梁行《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

“商业繁荣指数很高,说明这些都市圈的核心是一些区域中心城市或者省会城市,本地的消费人群结构是多元和多样化的,因此商业是活跃的。”陈学海分析。

他注意到,这与培育型都市圈呈现出不同特征。根据报告,培育型都市圈城市发展受地域、交通、人口等因素影响较大,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主要由位于中西部地区的10个都市圈组成。

10个培育型都市圈 图表来源:戴德梁行《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

“在培育型都市圈中,较高指标是交通设施,交通已经比较发达,高铁站、机场和高速公路这些指标表现得很好。相对而言,商业活跃指数、区域联系度等较低。”

陈学海说,“这说明,它们大都靠政策导向、或者说基础设施投资来拉动,但可能刚刚开始。从这个基础上来说,成长型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了,而且已经形成一定聚集。”

若观察都市圈之间的差异,也不难发现,商业活跃度对整体表现拉动效果较大的都市圈核心城市,恰是近年来受到颇多关注的网红城市,比如厦门、长沙、福州等。

为何商业提升在成长型都市圈中表现得如此明显?一个原因是,商流形成背后是人流聚集。

由于各城市尚未公开去年人口情况,我们可以参考不久前猎聘发布的中高端人才数据报告。流入人才排名前20的城市中,除了属于前四个都市圈的城市,仅剩武汉、西安、长沙、郑州、青岛,其所在的都市圈均属于成长型都市圈范畴。

图表来源:《猎聘2019年度中高端人才盘点数据报告》

陈学海透露,报告还特别针对城市中的年轻人以及有较高知识背景的人设计了相关指标。比如,除了传统的商业门店聚集度外,报告还测算了都市圈咖啡馆、书店、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等文化场所数量以及酒吧、夜间外卖等经济指标。

如何协同?

当前,区域协同仍是国内都市圈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纵观报告研究的26个都市圈,除极少数几个外,区域联系度均是“拉分项”。而在区域联系度上表现较好的都市圈中,长三角和粤港澳显得比较突出——不仅特别得分高,而且相对来说也是带动都市圈整体得分的“长板”。

都市圈综合排名 图表来源:戴德梁行《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

陈学海认为,区域联系度不高,很可能是产业分工合作不够造成的。比如对于大部分成长型都市圈,核心城市与周边在产业上的互动,更多是周边城市的人到核心城市打工,并没有形成产业分工协调。

产业协同有多重要?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全球都市圈发展历程中找到。报告显示,在东京都市圈,即便是在八王子这样的小城内,也承载着一两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并与东京交流连接。因此,东京都市圈中的城市只有规模区别,其他指标是类似的。

图表来源:戴德梁行《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

而在伦敦都市圈,当年为解决“都市病”建立的卫星城,仅有转移人口功能、并未形成有效产业分工,最终大都以失败告终。

“我们观察近十年国内的城镇化历程,产业的热度一直在变,城市总是蜂拥而上,前几年都在抢新材料,后来是新电子、光伏,现在又都是发展新经济、独角兽。”陈学海说。

在此状况下,如何解决城市产业协同度问题?

报告提出IOD概念,即产业引导发展的城市开发(Industry-Oriented Development)。总的来说,要结合都市圈经济发展总体特征,促进构建以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周边城市产业特色化的发展模式,加快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与共享,避免都市圈内产业同质化竞争,有效提升都市圈整体产业竞争力。

陈学海认为,要达到产业协同,一方面需要市场基础,尊重产业再分配和产业环节再匹配的规律,但同时,一定的政策引导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对于企业选址,在一个城市群内可能多个城市都有落户潜力,这就需要人为的规划、导向。

“我们有理由相信长三角都市圈里面的产业匹配会更加清晰和明确,因为长三角成立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陈学海指出,“做区域协同时,一定不能是地方自己协调,一定要通过高位来协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